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推进研究与分析
发布时间:
2023-01-13 14:16
文章刊登于天津市委网信办主办的
《智慧城市建设》2022年第三期
作者信息
一、智慧城市标准化的必要性
智慧城市标准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性和引导性作用,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在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阶段,需要顶层设计、专项设计等方法指导类标准;在开展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进行诊断、评估,也需要智慧城市成熟度、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的相关标准;同时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需要相应的标准规范作为指导。二是智慧城市项目类型广,目前整体缺乏对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分类、评估、管理等标准规范;此外,部分城市创新建设运营模式,采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推进,目前还缺乏EPC模式下设计、采购、开发等一体化监管的相关标准规范。三是智慧城市运营服务阶段,涉及不同层面、不同对象的运营服务,智慧城市统一建设的物联感知体系运营、城市级大数据平台运营、城市数据创新运营等暂未有标准规范涉足。
二、智慧城市标准化研究现状、成果与推进建议
(一)智慧城市标准化研究现状
1.国外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情况
随着智慧城市如火如荼地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需求日渐强烈,有鉴于此,ISO、IEC、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局)等主要国际标准化组织陆续成立了面向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专题研究组或工作组。我国专家在标准化组织中工作成果显著,显现出较强的影响力,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整体进展情况如表1所示。
序号 |
国际标准组织 |
智慧城市组织 |
国际标准项目情况 |
1 |
ISO/IEC JTC1 |
ISO/IEC JTC1/WG1 智慧城市工作组 |
共10项国际标准(已发布5项),中国牵头6项(已发布4项);4项PWI,由中国牵头3项 |
2 |
IEC |
IEC/SyC Smart Cities 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 |
共14项国际标准(已发布1项,3项IS,10项SRD),中国牵头10项(1项IS,9项SRD);1项PWI,由中国牵头 |
3 |
ITU-T |
ITU-T SG20 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研究组 |
在已发布的108项物联网和智慧城市领域国际标准中,中国主导的标准超过60% |
4 |
ISO |
ISO/TC268 城市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 |
共48项国际标准中国主导18项 |
此外,还有CEN-CENELEC-ETSI SF-SSCC(可持续智慧城市与社区行业组织)、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TM Forum等相关组织持续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如IEEE主要关注智慧互通性,结合智能电网、物联网、智能交通等领域,已经形成多个智慧城市现行标准和标准项目,其中IEEE 2413.1旨在制定智慧城市架构框架,为具体行业架构的实例化提供基础。
2.国内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情况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得到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专家学者的积极努力下,在标准化协调机制、国家标准研制实施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第一、标准化协调机制日臻完善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推进工作主要由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承担,同时建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机制。其中,总体组在协调推进组指导下,负责拟定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战略和推进措施,制定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协调我国智慧城市相关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技术归口。
同时在总体组指导与协调下,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全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SAC/TC567)等相关组织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相继启动智慧城市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系列国家标准成果。
第二、国家标准研制实施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逐步向纵深发展,触及深层次的业务流程以及机制体制层面的诸多事项,同时各地新的建设实践不断丰富,涌现出一批新的矛盾,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总结良好的智慧城市建设实践,形成国家层面的标准。在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与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指导下,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组织编制了《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1版)》,针对2015年发布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总体框架进行更新,在保持连贯性、稳定性、迭代性基础上,结合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标准化现状及标准需求,充分考虑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新要求、技术发展新特征、数据资源重要性等方面的要素,构建形成2021版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总体框架,为做好新时期智慧城市领域关键标准规划提供指导。
(二)智慧城市标准化研究成果——标准体系架构
2021版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对应于图1中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总体框架树形图,建立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确定各类标准在体系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图 2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结构图
(三)智慧城市标准化研究工作建议
围绕“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相关要求,在前期智慧城市相关标准化工作基础上,继续坚持统筹引领、急用先行、应用驱动的原则,不断提升标准研制水平、实施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主要提出以下五方面的推进建议:一是持续完善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坚持统筹引领,注重地方参与,强化顶层引导,面对内外部环境的持续变化不断迭代更新智慧城市标准体系顶层指导文件。二是推进关键标准研制,完善标准体系,坚持需求导向,强化配套协调,开展智慧城市术语、参考模型、评价、顶层设计、运营等相关现行国家标准成果的解读培训与应用实施、示范工作。三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标准实施,构建标准化服务体系,搭建所需配套环境与工具,提高标准实施水平,发展“标准平台+”新型标准服务模式。四是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城市参与国际标准化,持续保障我国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的主导地位。五是注重人才培育工作,组织开展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及标准宣贯培训,与高校、研究机构、有领域影响力的公司等组织加强联系,培养标准化领域人才。
相关新闻
2021-09-15